2007年10月1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全民社保”序曲已奏响
王旭东

  《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》于10月1日起实施了,该办法全面覆盖嘉兴户籍和非嘉兴户籍但取得暂住证的常住人口。这一政策,使嘉兴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地级市(10月1日《现代金报》)。
  这算得是“嘉兴人”收到的最好的“节日礼物”。而嘉兴的做法,不仅为全国做出了榜样,一定程度上也是奏响了“全民社保”的序曲。
  关于“全民社保”,存在两种声音。其一是支持与倡导——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认为,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;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则认为,“我国的国家财政已具备向农业转移支付的实力”。其二,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声音断言,“全民社保于中国国情是‘乌托邦’”。
  理论先导,实践相行。从理论层面上探讨“全民社保”的可行性,旨在“全民社保”的实践相行。据悉,2004年吉林、黑龙江开始社保试点,颇有成效,但如何解决社保的城乡失衡、如何扩大覆盖面、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基金管理、如何理顺各级政府的社保责任等,一道道难题仍需要去解答与探索。
  在扩大覆盖面方面,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专家组认为,面对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,应逐步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社保体系中;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应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制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嘉兴社保的全覆盖,改变了“城乡失衡”的现状,冲破了“户籍篱笆”,解决了外来劳动力的社保难题,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制初露端倪。嘉兴的实践,不仅为全国“全民社保”积累了经验,同时也为“全民社保”理论提供了创新的基础。
  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。”我们期待着“全民社保”理论上的不断创新,形成全民的共识,更期待着像嘉兴那样的“全民社保”的实践创新,用越来越多的实践让“全民社保乌托邦论”化为乌有。